目前,整个绿色苗木市场持续低迷。对于那些种普通绿苗的散户来说,因为信息闭塞,看到别人种什么,赚钱,就赶紧去种。全国绿色苗木市场一直处于完全过剩状态。然而,由于大型苗木供应不足,区域种植品种不合理,以及逃序问题,苗木产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型期。
行业大方向已经明确,但很多人在微观层面上却很迷茫该怎么办。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,很复杂。
总之,提高苗木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。现在苗木行业,工程公司很难买到苗木,苗木的品种和规格也很多,所以苗圃很难买到好的苗木。苗圃行业形成了逸序,量大。另一方面,结构性短缺严重。目前的苗木可能是下一阶段需求比例的1033.36万1,但是优质苗木的存量可能是反向的,13336.01万。这一点大家可能都很了解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。种苗要健康发展,提高质量才是最重要的!
但现实是到处种色块,视觉上很美,但绿化功能差,是立体渲染。从长远来看,实践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领导者的决策,而不是茫然随波逐流,应该只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种什么样的苗。
正是通过历史的观察、现状和未来的思考,许多人确立了苗圃乔木育种的发展方向,形成了苗木的主要特点,即苗木培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;花卉和灌木向乔木化方向种植;朝着大树化的目标培育小树种;大树种培育达到大规格和标准化目标;所有苗木品种都要朝着艺术树和独特苗木的目标培育。苗木必须分析未来绿化趋势,要领先于绿化趋势。
因为现在绿化用的苗木,很多年前往往是苗圃种的,有远见的苗圃人不会被设计牵着鼻子走,反而可以影响设计师,领导绿化建设。
三年前,其实苗木产业理性发展的春天才刚刚开始。虽然现在结构性问题比较严重,但是北方很多托儿所做的还是比较好的。其实方法很简单,就是做二次育苗,选择优质苗,培育天然树,批量生产。总结一下,就两个字“认真”。从品种筛选到收购种植,严格控制苗木胸径、高度、茎形、冠幅,做到一致、规范;苗木种植和栽培的标准化,包括种植密度、枝下高度、树冠整形和修剪,都严格标准化,整齐美观,人性化。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苗木标准要求,最好牺牲苗木的生长,延长苗木在苗圃的生长时间,提前在苗圃完成许多管理环节,如修剪和整形,这些通常在绿化工程后完成或工程后不可修复,以满足高标准绿化工程的需要。现在对行业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实施,把很多偶然发生的好种子变成必然的好种子。许多公司技术薄弱。比如我们要买一些好苗子再培育,但是买不到。所以也希望有实力的园林企业能做产业链,每个环节都需要企业去做。有技术经济实力的不一定做全产业链,但每个企业都可以选择自己的链条,做好。
苗木培育周期长,这个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园林从业者要有足够的耐心。很多工作需要耐心,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培育出好苗子。所以行业要从细节和种苗入手,形成必然的一批优质种苗,为社会和绿化工程做贡献。